文章来源:环保大亨

在污水处理领域,MBR膜工艺本身是一种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但由于该工艺相较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其结构复杂,所包含的仪器、仪表等设备繁多,所以其出现故障的概率与频次也就较多。
影响MBR膜正常运行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水质、风量、产水负压、污泥活性等)。但在现场运行过程中有一种因素,如果不引起关注,膜的使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加速MBR膜的报废。
这一因素便是MBR膜的曝气系统。无论你所在的现场使用的是哪种形式的膜(帘式膜、平板膜以及软片膜),都离不开曝气系统。它是控制膜污染,保障整体工艺稳定运营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MBR膜曝气系统一般会出现供气设备故障,供气流量过大或过小,安装时曝气管路不平衡导致曝气孔出气不均匀,曝气管路堵塞等问题。其中设备故障或气量问题均可通过仪表或自控系统进行监控控制,但膜曝气管路堵塞的问题出现后一般不易观察。

膜曝气管路出现堵塞后,易造成曝气不均匀,局部膜区域无法进行曝气擦洗,进而造成膜丝或膜片之间积泥粘连迅速板结,通量快速下降;而多余的气量会从其他曝气孔散出,造成该区域膜因气量过大导致膜丝或膜片出现破损。不仅影响膜的使用效果以及出水水质,还加快了膜的报废。所以膜曝气系统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关于MBR膜曝气系统在选型及安装时的注意事项:
市场上的MBR曝气系统按吹扫膜堆装置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穿孔管曝气、槽式曝气、手雷式曝气以及大气泡脉冲曝气。
穿孔管曝气

由于穿孔管曝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是市场上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膜系统曝气方式。但是这种曝气方式最容易出现曝气管路堵塞造成曝气不均匀的问题。通常支路穿孔管的设计会采用DN20的穿孔管,穿孔大小直径为2-5mm,穿孔间距100mm,单排垂直向上,相邻管路穿孔位置交错穿插,务必要设计排泥管路。即使配备了曝气排泥管路的MBR膜系统,在日常运维过程中,也要持续观察其曝气均匀性,以防发生曝气管路堵塞的情况得不到及时处置。
由于穿孔管曝气的堵塞问题,有膜厂家经过改造,推出了槽式曝气器
槽式曝气器

槽式曝气是一种由穿孔管曝气演变而来的曝气结构,整体呈方槽型结构,底部开放,吹扫气孔位于槽体两侧,污水可直接流出,无沉积物堵塞曝气孔。曝气长方体就像一个倒置的水箱,没有曝气时,水箱充满水,曝气过程中,气流进入池内,池内水位下降,从曝气口流出,完成曝气过程;它彻底解决了曝气管的积泥污堵问题。
手雷式曝气器

手雷式曝气器样式如同手雷状,四个为一组,安装在主管道上,垂直向上开有三个孔,孔径大小为8-10mm,下方开有排泥孔,大小为20mm。该类型的曝气器曝气均匀,不易堵塞,但这种一旦出问题,维修时比较麻烦。此类型常用于柱状MBR的曝气系统。
大气泡脉冲曝气

大气泡脉冲曝气是可提供间歇大尺寸气泡出气的装置。就是将大流量的连续气流经过物理学方法把它聚集成间歇的大气泡释放出来。 最初采用形式,活动部件固定一个集气罩,往集气罩内充气,当浮力超过其质量时,集气罩绕旋转轴旋转,大气泡释放。由于最初的装置经过长期使用会有故障风险。

目前市场上采用的是在一个倒扣的集气罩中,放入一个U型连接管。将装置浸入水中,当连续气流不断从供气管进入集气罩时,将集气罩内的水压出,形成气腔。当气层下移低于连接管底边时,气体越过U型管底部,U型管左右连通,形成倒虹吸效应,气体瞬间释放形成大气泡,进入膜组件的底部。随着气泡的溢出,集气罩内的水位上升,淹没整个U形管,完成一次气泡释放过程。其对膜的清洗效果较好,能耗也较低,由于其价格昂贵,所以市场上使用这种类型的曝气方式并不多见。
以上的曝气器种类,笔者更倾向于槽式曝气器,但如果你所在的现场使用的是传统的穿孔曝气器,日常运行中一定要关注MBR膜池的曝气均匀程度。
曝气管路安装注意事项:无论哪种形式的曝气系统 ,在安装时,曝气管路尽可能的保证水平,这样才会避免因曝气孔的标高不同,造成曝气不均匀。进而影响膜的使用性能。在设计曝气管路时,尽可能的保证主管路长,支管路短。否则支管末端出气不均匀,还会造成管路堵塞。
MBR膜工艺自诞生以来,给污水处理技术带来了变革,使很多污水在场地有限的情况下得到有效的处理。但在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有些细节还需要继续优化,例如:如何提高MBR膜的自动化程度,如何提高膜的使用寿命,如何提高膜的产水通量,哪种形式的膜效果更好,曝气管路如何设计更为合理等等,这些都需要设计人员与现场人员的运行经验相结合,来不断对膜处理工艺进行优化。
《MBR膜还是有未来的》